三星堆出土文物
三星堆出土文物
豆瓣高分
不止考古·我与三星堆

三星堆出土文物

三星堆出土文物

三星堆出土文物
高分
  • 影片:不止考古·我与三星堆
  • 状态:已完结
  • 演出:叶清,赵昊,乔钢,曾卷炳,鲁海子,冉宏林,何晓歌,黎海超,谢振斌
  • 导演:范承祥,顾菡丹
  • 年代:2022
  • 归属地:中国大陆
  • 语言:汉语普通话
  • 分类:纪录片/历史
  • 频道:ju
  • 首映:2022-10-20(中国大陆)
  • 更新:2024-04-26 16:44
  • 豆瓣:9.0
  • 更多:更多WEST列表推荐

预映剪辑

截图

  • 三星堆出土文物 图1
  • 三星堆出土文物 图2
  • 三星堆出土文物 图3
  • 三星堆出土文物 图4
  • 三星堆出土文物 图5
  • 三星堆出土文物 图6
  • 三星堆出土文物 图7
  • 三星堆出土文物 图8
  • 三星堆出土文物 图9
  • 三星堆出土文物 图10

影摘

三星堆出土文物

耳熟能详的三星堆背后的考古人,原来有着这么有趣的日常。对于喜欢历史解密的人来说,三星堆的一切有关话题都充满着神奇魔力,我们常常惊叹于历史造物的未知和神奇,所以爱屋及乌,对于考古人的工作日常,也是充满着敬畏,这种感情多数是建立在对一个陌生工种寥寥无几的认知上。《不止考古》这个纪录片,算是刷新我的眼界了。
我原以为以三星堆为背景的纪录片,多少会是严肃认真、很有学术氛围的,但是这个片子的视角真的很有意思,一只巨大的青铜面具因为断掉一只耳朵,要被送去修复,配音旁白解说的特别有趣

虽然在这些年主流媒体的宣传报道中,三星堆遗址早就成了国内文博圈的顶流,但考古学依然呈现“外热内冷”的态势。其中有两条新闻令我记忆犹新:一条是2020年湖南某留守女生高考676分,报考了北大的考古专业,但是网上很多人都不看好,劝她换一个更好找工作的专业;另一条是2022年敦煌某考古编制岗,仅有五六个人报名,最后又全部弃考。
不难看出,考古专业在很多人的眼里,依然是脏累、枯燥、没有前途的……就连以往关于三星堆的报道和纪录片,通常也以科教的严肃基调为主,以文物本身为主角

三星堆我们都听过,但是三星堆的考古人这么有意思,还真得要看过《不止考古》之后才能知道。尤其被第三集里的曾大爷,上班状态简直还原现在年轻人梦想中的样子,狠狠慕了!
一块块的陶片被还原成远古时期的陶器,明明是充满使命感的工作,大爷却不这么想。他说自己年轻时把修陶当作工作,修着修着居然修成老匠人了。驾轻就熟的语气,仿佛云淡风轻的世外高手出现在了我的眼前~
曾大爷的工作,绝对是大家的理想型,离家只有几百米,到点不想干了就先回家吃饭,每天一个人跟陶片打交道,轻松又自在!更有意思的是

关于三星堆,很多人是从媒体上陆陆续续了解一些碎片信息,比如挖掘成果或进度,当然也有不少人通过影像或者去博物馆了解它,那些关于三星堆前世今生的猜想,以及已经出土的文物带给现代人莫大的震撼,这些都构成了大家心目中的三星堆。然而,还有一个三星堆,是大家还不甚了解的。那就是,考古人自己眼中的三星堆。
亲自扒开土层,一点点清理出来的三星堆世界,对于考古人自己来说,意味着什么?考古人判断的依据是什么?碰到无法解答的问题怎么办?考古人都是因为热爱才走到一起吗?相较于面世的文物

我写博士论文的时候,宿舍时不时会来一个历史系的学姐。
彼时的我少年登科、春风得意。一路读了不错的学校,跟了不错的老板,发了不错的论文,还没毕业就定了不错的工作;万事俱备,只剩论文。得益于研究基础的扎实积累、逻辑思路的清晰整理、和年少精力,博士论文已经进入了最后的撰写阶段;巅峰时期,一天有效工作时间可以高达12个半小时,一天一万字。
彼时的她怀孕了。每天只能去工作室干3~4小时,中午来宿舍午个休;慢悠悠的抱着书,慢悠悠的中午跟我说说话。
她问我早晨写了多少,我说差不多4000了

由B站播出的《不止考古·我与三星堆》算是2022年最受好评的纪录片之一,纪录片以生活化的展现方式,让观众进一步接近考古,并形成对于这一群体的全面呈现。
在我们固有的印象中,考古工作神秘且久远,或由白发苍苍的老教授组成的考古队,没日没夜在现场进行勘探和发掘。然而纪录片《不止考古·我与三星堆》却给了考古人的另一面,这部纪录片立足于当下的考古现状,团队便显得年轻化和生活化,考古人在当今社会丰富且多元的一面,被纪录片详细地捕捉。
在《不止考古·我与三星堆》这部纪录片中

“不止考古·我与三星堆”考古,一份穿越了时间的静谧与浪漫
转载请注明网址: https://www.cdxrwl.com/dy/id-4496.html

策驰影院官网 推荐

 换一换

评论

共 51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