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 电影
敦煌 电影
豆瓣高分
蒙古精神

敦煌 电影

敦煌 电影

敦煌 电影
高分
  • 影片:蒙古精神
  • 状态:已完结
  • 演出:巴德玛,巴雅尔图,弗拉基米尔·高斯特尤金,Babushka,拉里萨·库兹捏索娃,Jon Bochinski,Yongyan Bao,Wurinile,王彪
  • 导演:尼基塔·米哈尔科夫
  • 年代:1991
  • 归属地:法国,苏联
  • 语言:蒙古语,俄语,汉语普
  • 分类:剧情
  • 时长:110分钟
  • 首映:1991-09-01(威尼斯电影节)
  • 更新:2024-05-06 15:53
  • 豆瓣:8.5
  • 更多:更多WEST列表推荐

在线观看列表

线路F - 高清HD-720P线路免费在线播放器
 倒序

截图

  • 敦煌 电影 图1
  • 敦煌 电影 图2
  • 敦煌 电影 图3
  • 敦煌 电影 图4
  • 敦煌 电影 图5
  • 敦煌 电影 图6
  • 敦煌 电影 图7
  • 敦煌 电影 图8
  • 敦煌 电影 图9
  • 敦煌 电影 图10

影摘

敦煌 电影

草原有多辽阔,蒙古汉子的胸怀就有多阔广,天空有多明亮,蒙古母亲的心灵就有多么透亮。
一望无际的内蒙呼伦贝尔大草原马背上的蒙古民族单纯而豪放,草原是他们驰骋的地方,贡巴和妻子、祖母以及三个孩子们在一起,贡巴希望再要一个,而妻子知道这是计划生育政策不允许的。这件事让贡巴很是郁闷。
影片的剧情在广袤的蒙古草原展开,辽阔的天空下他们过着与世无争的快乐生活,特别是母亲望着孩子慈爱的笑容,让我们感受到了蒙古族人的善意,,贡巴的孩子布因看见谢尔盖身上的文身惊讶的表情有着童年的天真,巴亚图叔叔马背上打着小红伞的怪诞表情,还有贡巴在药店买安全套的尴尬,这些来源于生活的细节被米哈尔科夫敏锐捕捉到了,让影片更加生活化,充满了幽默。
草原上信息是匮乏的,他们对外界的了解有时局限于巴亚图叔叔带来的图片,直到来中国打工的俄罗斯卡车司机谢尔盖因为抛锚来到了牧场,他的介入让贡巴一家有了了解世界的窗口。
宰羊是影片的重头戏,生活习俗的不同让两种文化有了碰撞,它展示了蒙古民族的好客与真性情,贡巴为了招待谢尔盖而宰杀活羊

电影开始,是一些很温馨的画面,有人玩风琴、讲故事、玩小玩具,一家人其乐融融,虽然远离现代文明,物质生活不够丰富,但到处都可以感到亲情的温暖。接着,俄罗斯人的闯入,一开始是更加衬托了这家人的幸福,可是,慢慢地,扎在辽阔草原上的蒙古包生出了孤独,生出了隔绝、闭塞。
刚波进城那一段很有趣,像一种文明接触到另一种文明,碰到新事物,他有一些很天真的动作和话语。从城里回到草原的刚波,放下新买的电视机,坐在草原上吃罐头。紧接着跑出了成吉思汗和他的军队,还有他的妻子,要逮着那个背叛蒙古文明的刚波。沉浸在温馨思路的我,以为刚波买完东西后,会回家抚慰等待自己孩子和妻子,继续过着以前的生活,突然出现了一支军队,把我弄迷糊了,之后才想到这事刚波的幻想。
刚波一直沉浸在成吉思汗时代,那是他们蒙古人的辉煌骄傲时代,但那段超现实的镜头是表达蒙古人对已逝文明的念想还是恐惧、束缚呢?
最后的那一幕是草原上立着烟囱,冒着浓浓黑烟,美丽的草地上多了几条乌黑的道路,刚波的后代也进了工厂,离开了游牧生活。

一开始是被片中的插曲,中文翻译的叫做”曼楚里山上“的苏联歌所吸引。去查了这首歌,一直没有查到。后来在片尾的鸣谢里查到了这首歌的法文名,翻译过来其实是叫满洲里的群山上。顿时理解了男配在和朋友喝酒时,被问及爷爷的事时,为什么要唱这首歌。我猜他爷爷应该当时是在满洲里帮中国打抗日战争时战死的。然而再往前到清末,外蒙古独立却也正是因为沙皇的煽动而被分离出中国。 可是片尾男主做梦回忆起铁木真的时候,又为蒙古人曾经统一过整个中国和俄国而自豪。正巧这本拍摄于1991年的电影,刚好也是苏联解体的时候,一个亡国的导演,拍着蒙古精神。应该也是暗寓着苏联精神。作为一部法国制作的电影,里面当然也要不停的黑着中国的统治下对于内蒙的独身子女政策,和对草原环境的污染。一部电影客观的叙述着苏联人,西方人,中国人,和蒙古人自己对蒙古的认识。然而这些所谓的认识,却又谁也说不完整。

生活在历史中的人都会有看世界的局限,《套马杆》可能也是。91年,对苏联和世界都是巨大震撼的一年。电影里有太多的困惑和矛盾,是电影的也是导演的。
也许导演找到蒙古是因为都曾经是巨大辉煌和强悍的帝国,但今天的蒙古会不会就是俄罗斯的明天呢?但对于现代化或者说时代的发展,是任何人无法阻挡的。即使怀念,也不可能挽回。
苏联导演的蒙太奇风格在这电影里充分体现,推开舞厅门的谢尔盖看到的是残破的家园。
电影一开始,特写,大远景交替出现,把活生生的人置于巨大旷野中,漂亮。
那段遇到铁木真的梦也很漂亮,不过在我看,不如后来穿过电视的那一幕。
最喜欢里面的角色是那个打红伞的巴亚图。他是现今蒙古人的写照吗?或者不仅仅是蒙古人,是所有一切失意者,失去了精神世界的人吗?在旷野中游荡……很魔幻的一个角色!
结尾最有意思,那像是一个倒叙方式的讲述。而电视里清楚的出现了戈尔巴乔夫和老布什的画面……那么,最后讲述者就是那个还没出生的孩子,在未来的某个时候。导演大概希望的是,将来人们能记住那个1991年吧。

还是米哈尔科夫的,原名叫《套马缰》,还是那个古老的主题——工业文明和民族传统的矛盾。传统的荣光在现实的挣扎中往往很容易失去底线(这个主题和他的《西伯利亚理发师》一样,但是简洁干净得多)。不过最后男主人公还是没用避孕套,于是他便有了他第四个孩子——铁木真,那份载满了光荣的回忆。
叙事流畅,主题明确,最后的梦中,很超现实,铁木真带着铁骑回到了蒙古草原,战胜了电视机。

影片中有两个敏感的话题:中国的计划生育和少数民族政策。再加上现在流行的对大自然,原始生活的向往,这部其实没有一点意识形态意味的电影很容易被观看者通过自己青睐的某种意识形态而形式化地解释,从而失去了它原有的美学价值。
大部分的人都认为这是一部返朴归真的影片,控诉现代文明对传统生活习惯和文化的侵蚀,影片的结尾,也的确影射到这一点。
但这是主要的吗?为什么我们看电影一定要找出一些思想主题来,以为电影就得有教育意义?为什么不把故事作为故事来看?
很多观众没有意识到的,是这部影片中的幽默。我在观看中,不止一两次地被逗笑了。Sergei 在背上刺有谱子,让乐队演奏,难道不是很可乐的吗?他和妻子在同房的时候,儿子在关上的门外面大声朗读革命故事,而Gombo 的醉汉朋友骑马经过,透过门上面的窗子看到他们在干啥,拿个苹果安慰那孩子让他等会儿,这不是很有人性气味的幽默吗?
其实,影片一开头就很幽默,Sergei,俄国人,开着门上写着“呼和浩特”的车,收音机里放着京剧,好让他别打瞌睡,结果睡着了,惊醒过来,换个台,听瓦格纳

【蒙古精神】套马竿,足套不住时间的
转载请注明网址: https://www.cdxrwl.com/dy/id-16525.html

策驰影院 推荐

 换一换

评论

共 48 条评论